侵入岩有哪些,外力作用形式及地貌类型( 二 )




根据国际地科联推荐的橄榄石与两种辉石的三角图分类方法 , 超基性岩可以划分为10种岩石 , 如图2-4所示 , 其中 , 1~4称为橄榄岩 , 5~10称为辉石岩 。


图2-4 超镁铁岩(超基性岩)的种类划分三角图

2.金伯利岩
超基性的浅成岩分布比深成岩要少得多 , 常见类型以金伯利岩(kimberlite)为代表 。
金伯利岩于1870~1871年首先发现于南非金伯利城而得名 , 我国早期将其翻译为角砾云母橄榄岩 。 由于它是金刚石的母岩 , 因而闻名于世 。 金伯利岩多呈黑、暗绿、灰绿、灰等色 , 而以灰绿色者居多 。 具细粒结构、斑状结构 , 角砾状构造、岩球构造 。 在角砾的成分中 , 有一些是来自地幔的石榴二辉橄榄岩和榴辉岩的包体 , 有一些是盖层沉积岩、变质岩碎块及一些早期金伯利岩角砾(图2-5) 。 组成斑晶的矿物主要是橄榄石、金云母、翠绿色的铬透辉石及玫瑰红色的镁铝榴石(图2-6) 。


图2-5 金伯利岩具角砾状构造(山东蒙阴)

(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金伯利岩常易遭受蛇纹石化 , 具滑感 , 风化强烈的呈黄绿色土状或红土状;碳酸盐化蚀变强烈的岩石似碳酸岩;硅化则使岩石较致密坚硬 。
因金伯利岩可能含有金刚石矿床 , 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 因此一直受到重视 。 现在我国山东、辽宁等地都发现了具工业意义的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体 。

喷出岩 侵入岩 哪些 侵入岩的分类和命名是岩石学中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 强调的分类基础由于侧重点不同或地区性特点的不同以及认识上的差异 , 使得侵入岩的分类命名方案十分繁多 , 给生产和科学研究带来了一定的混乱 。 之前国内许多省就本省情况编制了省内的统一分类命名方案 , 但均存在较大差异 。 现推荐使用国际统一分类 , 以便于对比和交流 。
7.2.2.1 分类命名的一般原则
(a)要求简单、方便 。
(b)采用主要矿物定量(体积百分数)为分类基础 , 确定岩石基本名称 。
(c)进一步划分种属时 , 在岩石基本名称(大类名称)前加上色率为前缀(如暗色辉长岩);或加结构为前缀(如等粒花岗岩、细粒花岗岩等) 。
(d)对于斑状结构岩石的定名 , 要考虑到它的基质特征和斑晶成分 。 基质为显晶质的则称为斑状××岩(如斑状花岗岩);如基质为隐晶质的则称为××斑岩(玢岩)(如花岗斑岩、闪长玢岩) 。
(e)次要矿物作为前缀 , 如黑云母花岗岩 。 有两种次要矿物时按先少后多顺序排列 。
7.2.2.2 侵入岩的分类命名
建议推广使用国际地科联火成岩分类委员会(IUGS)推荐分类 。
(1)超镁铁质岩石的分类命名
根据矿物定量分类的原则 , 把含暗色矿物(主要是铁镁矿物)90%及以上的岩石称为超镁铁岩 。
(a)由橄榄石(Ol)、斜方辉石(Opx)和单斜辉石(Cpx)组成的超镁铁岩的分类如图7.13所示 。


图7.13 Ol-Opx-Cpx的超镁铁岩分类

(b)含普通角闪石(Hbl)的超镁铁岩的分类如图7.14所示 。


图7.14 Ol-Px-Hbl的超镁铁岩分类

(2)辉长岩类岩石的分类
辉长岩类岩石的分类命名推荐使用如图7.15所示的分类方案 。


图7.15 辉长岩类岩石的分类(不透明矿物≤50%)

(据Streckeisen , 1976)
a—由斜长石、辉石和橄榄石组成的辉长岩类;b—含角闪石的辉长岩类;c—辉长岩的详细分类
(3)中酸性岩类岩石的分类命名

推荐阅读